发布时间:2020/12/2 来源:潍坊文明网
乔铭斐,男,汉族,1986年5月生人,是昌邑市委办公室选派到龙池镇马渠村的一名驻村第一书记。
在马渠的603天里,他吃住在村,与群众打成一片,倾心为帮扶村出思路、解难题、谋发展。在他的带领下,马渠村先后被推荐为潍坊市“社会科学普及示范村”、昌邑市“乡村振兴带头村”“市级文明村”“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村”。其本人被推选为昌邑市农村党建研究会成员,被山东广播电台聘为“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队”专家顾问团成员。
他,善做农村基层党建的引领者
马渠村是革命老区,党员数量多,年龄大,活力弱,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难以发挥,曾被确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,成为阻碍村庄发展的因素之一。牵住党建“牛鼻子”,先从提高班子凝聚力,组织力着手。
乔铭斐同志初到村里的时候就发现,马渠村1123户,3128人,村落大,村里仅有2台小型净水机,无法满足村民需求。他决心以解决饮用纯净水问题为突破口,以点带面,通过“三化”融合模式,项目建设过程让党员参与,充分调动党员干事创业积极性,从而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。经过多方考察,他联系引进社会资金5万元,顺利安装了一台大型净水设备,同时通过村党支部积极发动党员参与净水项目认领,实行党员“项目化”管理,党员参与项目情况与季度积分相结合,作为评议优秀党员的重要参考。
风乍起,一池春水荡漾。党员干在前,群众记在心。通过“三化”融合这一抓手,党组织对党员、群众的向心力、凝聚力,党组织的组织力在具体实践中得到了提升。抓住了基层党建的牛鼻子,乔铭斐同志怀着对党忠诚精神,持续发力。规范党员档案,落实积分管理,通过开展重温入党誓词、讲党课、红色教育等主题活动,掀起了“学习先进、赶超先进、争当先进的热潮”,村级党组织活力得到有效激发。
他,勇做产业融合发展的推动者
“大智兴邦,不过集众思”。为拓宽党员群众发展经济的思路,乔铭斐带领村干部,到高密万亩良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、昌乐庵上湖等地,学习借鉴外地的致富经验;集思广益地制定出马渠村《乡村振兴发展规划》和两年帮扶计划,为帮扶工作的有序开展厘清脉络。
他利用乡村振兴帮扶资金50万元,为村集体增加年收入,探索实施“党支部+村经济合作社+公司+农户”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,着力打造中草药特色种植与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融合发展路子,为带动村民致富增收打下基础。
他高度关注产业发展动向,见缝插针,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,把握政策,寻求资源。与中化农业对接合作,为小麦、玉米种植户优化种植管理方案,提供从种到收一体化综合服务,致力于实现农业增产,农民增收。
他积极争取各项资源,被山东乡村广播聘为“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”专家顾问团成员。与普创农民培训中心合作,提供学习平台与计划,帮助村民提高本领。
这种一心一意只为付出,担当负责的精神,得到的是群众的拥护和村干部的支持,他给村庄发展带来了资源和新的希望。
他,争做民生服务保障的守护者
在平时的实地调研、逐户走访中,村民对村内住宅楼后垃圾场、杂物堆反映较大,大家伙儿希望能搞好环境卫生,建一个村民茶余饭后休闲健身的场所。驻村第一书记乔铭斐听在耳里,记在心里,多次与职能部门沟通,积极向派出单位汇报,对广场选址、规划、资金预算等方面进行全面调研,争取帮扶资金8万元,协调体育器材11件,他将“三化”融合模式运用在村文体广场的建设中,推行党员管理“项目化”,充分发挥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认领党员与工程建设推进深度融合,有效保障了工程的顺利推进。
乔铭斐同志以文体广场建设为契机,坚持“文化为民、文化育民、文化乐民”,积极整合各方资源,争取配套农家书屋图书240册,放映公益电影6次,开展送戏下乡2次,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2次,在他的热忱服务下,村民的“精神食粮”不断充实,文明素质全方位提升,在文化民生上享受到了更多的获得感。
当看到孩子们在广场上嬉戏打闹,老人们有的在溜达,有的在健身时,他欣慰地笑了,他知道对于村民来说,有了舞台,就有了“阵地”,这个“阵地”不是别的,正是筑建老百姓“精神乐园”所必需的“文化阵地”。
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。乔铭斐同志驻村以来,把解决村民的难事、急事放在第一位。清理村里陈欠,他冲在前头,核查清理棘手遗留费用35余万元。面对16户村民雨后出行难问题,协助乡村振兴服务队积极推进整修养护道路5000米,绿化860平方,修砌排水沟300米。村里扶贫、改厕、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一样也不落下,团结村“两委”干部,完成233户改厕任务,帮助贫困户修缮房屋15户,帮助落实帮扶资金7000元。
他,力做新时代文明新风的传播者
2019年,马渠村成功复审市级文明村,村里的人都知道,这份荣誉里面有着第一书记的心血。
马渠村是红色村,是革命老区,村里流淌着红色血液、传承着红色精神。乔铭斐同志组织“喜迎国庆、奉献爱心”无偿献血活动,浓情奉献热血,善举做法被网易、搜狐新闻,潍坊新闻等14家媒体转载报道。邀请潍坊中医院、昌邑人民医院专家到村开展义诊活动,受益群众600多人。开展致敬英烈主题报道,在省、市媒体播发信息4篇,“红色马渠”精神在奋进、奉献中不断传播。
面对“利奇马台风”险情,从预警到结束,作为第一书记坚守灾情一线,及早部署、落实责任、严阵以待,与马渠群众齐心协力,共克时艰。当“新冠肺炎”疫情突如其来,他及时发挥服务队党支部主力军作用,统筹做好复工复产与防疫工作,相关经验做法被山东乡村广播连线报道。
为者常成,行者常至。俯首甘为孺子牛,青山见证为民心,围绕全市“重点工作攻坚年”部署,立足岗位,整装待发,一颗红心为民生,他将在奋斗的路上励精图治,给红色马渠带来田野上新的希望。(敬业奉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