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1/3/3 来源:潍坊文明网
齐学富,男,汉族,1965年4月出生,是昌邑市都昌街道东永安村一名普通党员,同时也是一家劳务工程公司的负责人。多年来他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,坚守服务群众的价值追求,坚守致富不忘本的初心,助人为乐、无私奉献,为乡亲办实事、做好事,处处为别人着想,时时乐于助人。
家境贫寒 仍自强不息
齐学富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,按照村里老一辈人的习俗,他排行老三,村里的人都亲切的喊他“三”儿。打小起,他的父母就一直在家务农,收入比较微薄,因为家里的孩子多,生活比较艰辛。而就在他10岁那年,母亲因病去世了,失去家庭的顶梁柱,一家人的生活更是困难重重。父亲一边干着家里的农活,还得一边照顾他们四个孩子,很多时候根本无暇顾及,有时候连饭都吃不饱。小时候,在东家一碗饭、西家一件衣的扶助中长大的齐学富,早早在幼年的心里就播下了感恩的种子。那时,他有一个朴素的心愿:“早点挣钱养家糊口,报答乡亲”。由于当时的家庭条件差,父亲供应不了他上学,齐学富没读完初中就辍了学,但是他的几个哥哥和姐姐还是心疼这个弟弟,就揽下了家里所有的农活,希望弟弟能走出农村,有出息。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,齐学富不怕吃苦,一开始他跟着村里的建筑队在工地上打零工,到后来成为了工地上的“大工”。辛苦不会白费,汗水不会白流,经过一番摸爬滚打,33岁那年,齐学富独立承包下了一个小工程,虽说没赚到大钱,但这对他来说也是自己人生中淘到的第一桶金。他把赚到的几千块钱分成了好几份,一份给了哥哥姐姐,一份给了总是帮助自己的大娘大爷,一份留下当做自己创业的本钱。回想起当时的情景,齐学富说:“哥哥姐姐不让我干家里的活儿,希望我走出农村过好日子,当时我离开村里去城里打工时就告诉自己,一定要闯荡出一片天地,所以再苦再累我都能坚持。”
致富后反哺家乡 希望未来更加美好
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脉的不断积累,齐学富的事业越干越大。虽然在外面闯出一片天地,可齐学富一直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,始终想着尽力为家乡做些事情。从1997年春节开始,齐学富就为村里的孤寡老人、五保户、特困户等生活困难的群体买肉、买米、买衣服。“三儿这孩子出息了,大家没有白疼他。”听着大家一个劲地赞叹,齐学富第一次体会到回报的幸福。从此,齐学富的“回报”之路拉开了序幕。乡亲们有什么困难,他都会伸出援手,家庭困难的乡亲们到城里看病,他帮忙联系医院,帮助出医药费;有孩子没钱读书,他资助孩子上学;村里孤困老人没人照顾,他经常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;村里年龄大的乡亲干不动地里的活了,他就让他们到自己的公司干点轻活。
2018年,村里低保户齐安国的房子,因为年久失修出现了裂痕,如果不重建将会非常的危险,针对这个情况,村委也是第一时间跟上级打了危房重建报告,但是因为需要走流程,补贴款需要等待一段时间。齐学富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,立即调来自己公司会干建筑的几名员工,自己先行垫付了部分资金,以最快的时间为低保户进行危房重建。看到这种举动,老少爷们们都夸“三儿”心地善良,齐学富却笑着跟乡亲们说:“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。我是东永安村的孩子,为老少爷们尽绵薄之力,对我来说是一种幸福。”
2018年夏天,潍坊连日的暴雨让多地发生洪灾,当时村后的一条河坝被冲毁,齐学富得知后立即赶了回来,无偿捐献出自己公司的多台挖掘机、推土机等工程机械,和村民们一起抗洪救灾,第一时间化解险情。
2020年初,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发生后,齐学富得知村里消毒器材紧缺时,他无偿捐献出了一辆洒水车,又多方筹集到了一吨消毒水,为村里进行消毒。当时,在村头还设置了一个疫情防控点,而旁边就是他的办公室,他便第一时间收拾出来,当做志愿者的一个临时休息室。由于村内条件有限,他又自费为村里的疫情防控志愿者买来了消毒液、小喷壶等,甚至连登记用的纸笔都从家里带来。为了让执勤的志愿者多一份安全保障,在那“一罩难求”的特殊时期,齐学富还隔三差五地到各大药店、商场“扫货”,甚至自己还高价从网上购买口罩等防护用品分给执勤的志愿者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他还带头宣传引导,抵制谣言散布,教育引导群众坚定信心,科学防控,大大降低了群众的恐慌心理。
美不美,家乡水;亲不亲,故乡人。家乡情怀,是55岁的齐学富心中火热的**。生于斯长于斯,虽然在外闯荡多年,但他始终怀着一颗报答桑梓、惠泽家乡的心。多年来,他为家乡修路、文化场所建设、村容村貌改善捐款十几万元,只要是造福乡亲的事,齐学富一次也不缺席。这几年,在他的带动下,身边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参与到了助人为乐的行动中来。
如今,齐学富从乡村环境卫生服务、工程建设领域等多方面为周边多个村庄的村民提供工作机会,积极帮他们改善生活、增收致富。 “一个人的价值得到别人和社会的认可,就是最大的幸福。我回报的越多,我就更快乐、更幸福。”齐学富始终认为,啥时候也不能忘了“滴水之恩,当涌泉相报”的道理。这是他做人的本分,也是他一生要践行的诺言。接下来,他还希望能把积攒下来的资金、人脉和理念带回到村里,助力家乡建设和发展。(助人为乐)